儒学高等研究院每年都有为毕业生举行主题团日活动的惯例,活动的主题往往与儒学院师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以“爱心长跑”为主题的毕业生团日活动对学院师生们的心灵产生了巨大的洗礼。
“爱心长跑”主题活动以资助郓城县郭屯镇中学初二班的端木祥才为中心任务,通过爱心捐助帮助端木祥才完成学业,同时培养全院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对端木祥才的资助源于2012年儒学院组织的一次社会实践活动——2012年11月29日,儒学院师生代表和郓城志愿者协会成员来到山东省郓城县郭屯镇林集小学和黄集乡郭庄学前班,为学生们建立了“爱心书屋”。随后儒学院选拔了12名同学组成支教团进行支教活动。活动中,儒学院师生了解到端木祥才家庭十分贫困,母亲患病,全家的生活只靠年逾六旬的父亲种地的微薄收入维持。但他没有丧失生活的希望,成绩优异,担任班长。实践团到端木祥才家进行家访,送上了学习用品和助学金,决定成立后续的专项爱心资金,继续资助他的学习和生活。
支教结束后,参与支教的师生们用端木祥才父亲的身份证为他办理了一张银行卡,并将银行卡号公开,同时拟定一份倡议书发送到各个年级群。此后,更多的学生开始关注他的学习成绩,关注他的生活情况和心理状况,源源不断地给予他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儒学院的师生们将爱心、细心与恒心融入到了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而这些用心的举动一直持续,从未间断。
时间流逝,但是儒学院师生的爱心却从未消减,同学们在此类爱心活动的浸润下培养了浓厚的爱心和互帮互助的品质,端木祥才也在儒学院师生的帮助下健康成长。学院还特意利用主题团日的机会将端木祥才请来,为他举行了“爱心长跑”毕业生主题团日活动。在欢迎会上,端木祥才滔滔不绝地向大家讲述自己目前的生活和学习状况,班主任也对端木祥才在校的表现作了介绍。得知祥才即将面临中考,同学们纷纷将自己当年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推荐给他。儒学院的师生带领端木祥才参观了山东博物馆,山大洪家楼校区、趵突泉校区,洪楼教堂、老舍故居、泉城广场和大明湖。当年参加支教的尼山学堂的“小老师”们还带着端木祥才参观了尼山学堂的教室,并带他去山大一多餐厅感受“舌尖上的山大”。山大幽雅的景色、古老的建筑、勤奋的学子都让端木祥才感受到了大学里浓厚的的文化氛围,让他对大学生活心生向往,更坚定了他努力学习考入大学的决心。
“爱心长跑”主题团日活动不仅让参与支教的同学与端木祥才再次团聚,给予他学习上的指导,还深深触动了儒学院的其他同学。在短短几天时间里,儒学院的学生为端木祥才捐款9551元,还赠送给他很多书籍、生活用品,爱心实践活动的接力棒再次传到了更多学生的手中。
儒学高等研究院党委书记巴金文由此对社会实践活动有了更深的体悟,他说:“真正的社会实践应该是发自学生内心的,并且能够自发地投入足够热情与毅力的。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够真正撼动学生的内心世界,使他们在实践中真正体会到一些在教室里学不到的东西。 ”
(李莹)